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三省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吉林省属于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常,寒冷干燥;夏季较短,温暖多雨,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3~5℃,年平均雨量500~910毫米。全省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沉降,形成了东部山地、中部丘陵、西部平原的地貌特征。河流分布不均,东部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西部河流少。
吉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了吉林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从东到西分为四种类型: 东部长白山原始森林生态区、东中部低山丘陵次生植被生态区、中部松辽平原生态区和西部草原湿地生态区。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而且可恢复性好。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和物种基因库,水资源比较丰富;东中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较高,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西部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 全省有长白山、向海、莫莫格等 2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2.5%。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和辽河等主要水系为全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基础条件。